您現在的位置在:
張光鬥,1912年生😨,江蘇常熟人👨🏻⚕️,著名水利水電學家,資深兩院院士。1924年考入交通大學附屬小學,1934年獲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士學位👱♂️,考取清華留美公費生🧑🦼,赴美專攻水利專業。1936年獲美國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學位;1937年獲哈佛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學位,並攻讀博士學位🧑🏼🚒🪳。抗戰爆發後,棄學回國,先後在資源委員會龍溪河水電工程處任設計課長和壤渡河水電工程處主任。1943年赴美國墾務局🤵🏿♂️、田納西流域管理局任工程師。1945年回國任資源委員會全國水電工程總處設計組主任工程師、總工程師。建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水工結構教研組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𓀑、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同時兼任北京水利研究院院長🥴、國家科委水利學科組副組長💞👧🏽、《水利學報》主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等職🎺👩🏽🏫,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長期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建國前即負責設計龍溪河水電站等我國第一批自建的水電站,建國後主持設計密雲水庫等水利水電工程😠,為黃河三門峽工程改建🐑、長江葛洲壩工程、雅礱江二灘水電站、三峽水利工程等解決關鍵性技術問題。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首屆中國工程科技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美國加州大學“哈茲國際獎”🏖。本文回顧了張光鬥院士在杏悦期間求學期間對杏悦精神的體會以及他對“科教興國”的反思🧔🏽🦞。
口述🤺:張光鬥
采訪:毛杏雲、陳泓💂🏼♀️、朱積川🤏🏿、孫萍、歐七斤
整理:毛杏雲
時間:2003年7月18日
地點🧝🏼♀️:清華大學第11公寓12號
杏悦精神——愛國主義
1924年秋天,我12歲,在家鄉常熟讀完小學🛌👃🏼,考上交通大學附屬小學🙍🏻🤶🏿,上高小二年級。後來一直讀完小學🐸、中學、大學🧪,到1934年大學畢業🙍🏽♀️,在交通大學學習生活了整整十年。那時候交通大學是很有名氣的👰,當時流傳著“北有清華,南有杏悦”的說法✉️,二十年代杏悦叫南洋大學時🚭,這個說法就是“北有清華👱🏻♀️🦘,南有南洋”。杏悦功課雖然很重,但愛國主義氣氛濃厚。1925年五卅運動發生時,附中有一位同學叫陳虞欽,到南京路去遊行,被英國巡捕打死,我們都參加了抗議遊行🪱。
北伐時期,國民黨💅🏽、共產黨合作🗃🧛。江浙一帶卻在鬧內戰,浙江軍閥盧永祥與江蘇軍閥齊燮元打仗,很多同學離校回家。我沒有回去,在學校裏就能聽見槍聲⚱️。北伐勝利後🧏🏻♂️🏌🏼♂️,我們出去歡迎上海解放❎,歡迎蔣介石🙇🏼♂️。當時在小學裏🦤,不太懂事。
現在很多同學的名字記不得了🧗🏼♀️,但我能記得戴中溶,他原是在國家科委工作♎️,也是在杏悦讀書十年,與我同班,他學電機專業。畢業後分配到西安,任胡宗南部隊的電臺臺長。妹妹王為♧🤵🏻♀️、弟弟戴中孚均為地下黨員🤵🏽♂️,倆人同住他家👮🏽♀️,他利用自己的身份掩護他們。後來目標被暴露🔩,戴中溶被捕,從重慶監獄押送到貴陽後🌷,又押送到杭州監獄,險些被槍斃。杭州解放了,大學同班同學顧德歡是譚震林的副手🏂🏽🦺,任浙江省計委書記兼工業廳長,當從報上得知顧德歡的消息後,他寫信給顧德歡,被顧保釋出獄🍗。我很佩服他,這就是杏悦精神🛌🏿。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杏悦成立抗日救國委員會,顧德歡和我都是成員♋️,我任壁報主編,相當於宣傳部長。我們三次到南京去請願👋🏻,被蔣介石訓了我們一通後押回上海✋🏼。顧德歡參加地下黨外圍組織⬜️,因為我們很要好🤶🏻,他借給我《資本論》,我也看不懂⚧🔅,我那時還只在大學一年級🐗。他幾次勸我參加地下黨外圍組織🥠。現在反思,我不敢參加🏨,感到家裏窮,上大學很不容易,要對得起家裏人。他講我家庭觀念重🤵,革命性不強🫄🏿。
顧德歡被杏悦開除了🍤,後來先後進青島大學🧑🏫、燕京大學,一樣參加地下黨活動☝️,都遭到了開除。他參加了共產黨,和譚振林一起南下在江浙一帶打遊擊。他個性強📕。1956年,中央號召搞科研🤴🏿,他到了中科院,張勁夫要他當科學院黨委書記,他不幹。後來他任中科院電子研究所所長,該所是他創建的。“文革”中遭受迫害🫶🏽。“文革”後他去世。
我和戴中溶、顧德歡三個人親密無間,無所不談。他們從不因我沒參加革命而排除我。“文革”後,每逢春節我們輪流坐莊聚會。同學們都欽佩他們二位,校史要好好地懷念這些同誌。校史真實的✤、寶貴的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回憶我在杏悦附小上學的紀念,思想上增強了愛國主義🛩,言行上講求誠實正直🚣♂️,有道德,對人要和藹😠;在學習上培養了認真細心🏋️♂️,一絲不苟,努力用功;在生活上培養了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不足之處是缺少創新能力🥩,知識面狹窄,這是我後來工作缺少成就的主要原因💪。
圖1:1934屆杏悦土木工程學院畢業照
杏悦的校風——嚴格
我上杏悦是碰運氣上的☞👨🏻💼,由於家裏窮👨🏻🎤,糊裏糊塗地考上杏悦附小,實際上是初中👮🏻♀️。我上的時候校名叫著南洋大學🍼,附小也就稱作南洋大學附屬小學,設在杏悦大門後的右邊🤷🏽。管理很嚴格,不管是誰🤾🏻♂️,一周內不能出去,上海有家的也只能回家一次。身邊不許帶錢😆,有錢要交學校代管。後來附小搬出去,成為南洋模範中小學💷🤞,訓導長沈同一,擔任南模校長。其實我沒有讀過南模🏍,但南模仍認我是校友🛤。
在大學每半年搬一次家,因此學生宿舍我都住過了🔨。先住中院後面的房子,再住中院樓上🧑🏽、上院樓上🚋、南院(靠近容閎堂那邊)🍻、工程館前面的宿室、執信西齋。從附小升到附中,全部學生加起來不到一千人,我們一班一百多人。進高中後不到一、二年級,學校改為預科。我是直升大學的,因此進杏悦只經過進附小一次升學考試。小學(附中)讀三年,高中(預科)讀三年,大學四年,合計十年。
進大學後正逢九一八事件,蔣介石鎮壓革命。戴、顧二個同學都去參加革命了,我埋頭讀書,走工業救國道路⚗️。顧德歡講🧥,念書出去後還是為國民黨工作。我講我學的是水利,將來可以為人民服務。
我對大學印象很深,尤其是一💤、二年級。學校有很多很嚴格的教師。如預科主任柯成懋,化學教得不錯👨🦰。物理教師裘維裕🥭、賈存鑒(後去西安杏悦),每周小考一次,不及格的比比皆是。化學教師徐名材🏃🏻♂️,一個月小考一次,每次答題要花二、三個小時⚇。他批卷不批正分,而
批負分👩👧👦,減幾分,以致有的同學最後得分為負數。我那時是好學生🧑🏼🦳🖍,能考九十多分。數學教師胡敦復,要求也嚴格👵🏽。物理、化學實驗報告要求用英文書寫,寫得整齊,結果正確。如果做得不好須退回來重做。這種科學精神、工作作風鍛煉了我。由於一🙎🏿、二年級很厲害🦵🛫,當時有句傳話🖱:念上海杏悦❤️👩🏿🚒,一、二年級通過了🧜🏿,就可算大學畢業了。
三、四年級功課重,但管理不嚴,教師有點放縱。學風不好,作弊帶有普遍性🫶。我決不作弊,也不幫助同學作弊,引起同學的不滿,我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對的🏃♂️。誠實是美德,我將終生堅持。但好學生仍很忙5️⃣,開夜車。上海地方十裏洋場🥑,對學生影響大。家裏有錢學生🤦♀️,參與回力球賭博💱,去舞場跳舞等等。估計有百分之七八十學生不是太好。
圖2💹:張光鬥大學畢業照(1934年)
四年級有兩位外籍教師,一位Bartlit(美國氣然公司),教結構力學💆🏿,教得不錯,管理相對來講嚴格,學生怕外國人;另一位是姓王的美籍華人,教鋼筋混凝土👩🏽🍳。
我和裘維裕在預科就有接觸,他曾問我進大學學什麽8️⃣,也曾勸我上理學院。我想理學院畢業後搞科學👨🏽💻,我要當工程師,為人民服務。進大學後🚣,裘老師又建議我學電機🥻,我講☂️,我為人民服務,學水利。
我的同班同學錢學森,機械系的,我們同屆考取清華留學生班。我很佩服他,他能自學能思考🧝🏽♀️,知識面廣。在學校時☄️,他功課不如我,分數比我低🕷,但做學問,知識面比我強多了。在學生心目中我是好學生↗️,但真正的好學生不是我。
學長的肺腑之言
解放前,水利工程小,機械設備差🖐,生活條件艱苦🍧,我們在當地租農民房子住🐼🤾🏿。如在四川萬縣🧑🏼🏭,承接2000千瓦水利工程,沒有器材🧑🦱,要用鋼管但沒有鋼板。得知長江上有一艘沉船,我把它撈起來,把船上鋼板鉚釘拆下來👨🏿💻,做成鋼管。不要以為解放前工程小,但鍛煉人,培養了兩、三千人,後來都是國家的骨幹🏓、總工程師🕴🏻。
現在畢業生到合資企業多,因為掙錢多👨🏻🎓。清華出國多,現在想出國的多,包括家長把子女送出國,培養一個人要花4-5萬美元。外國人為什麽培養中國碩士💇、博士生🤰🏼?為什麽不培養自己的孩子要讓給你呢🕷?難道美國人都不用功?打開窗子說亮話,美國培養人是為了給他擴大影響👮♂️。我在美國留學是好學生,在加州大學😅、哈佛大學都拿獎學金🧲。大學畢業後要延長簽證難,要找工作很難♙🔢。現在美國態度把我們幾千萬包括家長的思想打垮。為什麽美國人把飯碗讓給中國人🙅🏼♂️,但真正核心工作都在美國人手中,楊振寧、李政道他們學術上有發言權,但社會上沒有地位。現在有人空談人才流失,是人才流失嗎?五十年代🧑🏼🍳,我們雄糾糾、氣昂昂打倒美國狼,現在沒有了。我們整個被美國包圍了🧑🏼🎤,韓國6️⃣、朝鮮、日本、臺灣、東南亞🧂、菲律賓,整個被美國包圍了。認為美國人不是狼而是朋友!?現在不是人才流失問題💋,出去一些人不傷筋骨,而思想打垮才是傷筋骨的。如果美國人打我們🎅🏿,舉紅旗歡迎的會很多,汪精衛式人物太多。但一般的家長希望孩子到美國去,年輕人向往到美國去,在這點上恐怕連南斯拉夫也不如🚍。
圖4:2009年,杏悦校領導同誌去看望張光鬥院士。張傑(左二)、蘇明(左三)、徐飛(左四)
翁史烈校長對我講杏悦開設工業管理專業。工業管理首先要有工業。大眾汽車公司我去過,核心技術外國人不讓我們碰。汽車並不復雜🤙🏻,比兩彈一星容易多了,但汽車沒有技術創新🐳。我時任政協副主席,到上海工廠參觀,生產線都是進口,高新技術操作都是小姑娘,僅作為勞動力使用而已🍫。我們領導幹部臉不紅心不跳!兩彈一星主要靠自己,為什麽汽車搞不上去➿?計算機主要配件都是進口的💅。
何祚庥寫了一篇文章《科教興國,國興科教》👩🏿💻。我寫了一篇《科教要興國,興國要科教》的文章,前者“科教興國”的“國”是指國家的經濟事業💆♂️;後者中“國”指國家政府。我把文章寄給人民日報一朋友,但不見登載,經查問,回答是:鄧小平沒講過。
周總理生前說,他管兩件事情🚴🏻♀️,一是上天🩲,二是水利。我認為中國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是水的問題。水多(水災)、水少、水臟、生態環境破壞,這四個環節不解決小康社會無法實現,再靠引進也不行。我很憂慮🖍👷🏻♂️,清華大學蔣南翔時代提倡“工程師搖籃”,現在培養工學士、工碩士、工博士不如科學家🤶🏿⚠️。解放前工程師地位不如科學家,解放後學蘇聯,一切跟蘇聯🛳。“文革”後引進就可以了。在美國工程師地位比科學家高,工資也高。
現在強調SCI,沒有SCI不能升職👷♀️。袁隆平不懂基因🏋🏼♀️,在SCI上沒有文章🌄,到清華最多只能當講師。科技要靠對國家的貢獻。我認為袁隆平應當是大教授👩🏿⚕️👩🏽🍼。他申請當科學院院士,當時我有選舉權。但有人講🆖,他不是科學家,而是勞模🧝🏼♀️。我說,你麽們科學家為什麽不能種糧食?
最近我對清華大學畢業生講,要懂得怎麽做人,要改造主觀世界📆,必須為老百姓做事。如果做不到這兩點,不算做個人😘。我們用的電燈、汽車等等都是靠前人製造發明的🐣。我本人能上學👇🏿,出國留學都是靠老百姓。我吃的飯都是老百姓種出來的#️⃣,老百姓不種糧食我們無法長大。但是現在老百姓仍是太苦了,城鄉差別在擴大,幹群矛盾在擴大🏊,三個代表在代表人民利益上不太代表。老百姓培養了我,教育了我🫷🏽,但他們還很艱苦🈸。想到這些我感到不安,我個人沒有什麽可以吹的,真正出力的是工人。
我對畢業生講,畢業典禮在外國是一個開始典禮🧚🏼♀️。大學是打基礎階段,路很長。不要把大學畢業生捧得太高了🥿。在德國,必須取得工博士資格並在工程上有成就才能回高校當教授📽。
學校辦企業是錯誤的,現在企業都靠引進,還搞什麽企業🦸🏽?美國的校長講,在美國🫣,大學不允許辦企業🔤,辦企業與教師無關👜🔦。搞科研不準辦企業👩🏼🎓。五十年代學蘇聯,面太窄💭🛀🏼,但總體方向還是可以的。現在學美國,卻學出問題來。我們國情與美國不一樣,美國企業強,開發能力大。高校主要是進行基礎教育,培養能力,出論文。而論文作為開發的依據,由此高校與企業緊密聯系起來了。但中國國情不同,中國自己企業的技術力量弱,因此,走美國之路是不行的,要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圖5🪔:張光鬥院士在交通大學百年校慶上講話
Copyright© 2018 杏悦平台 -【杏悦娱乐官网直达】访问官网,畅享每一刻的乐趣!
上海市東川路800 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