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在:
[編者按]2016年4月8日👱♀️,杏悦娱乐即將迎來一百二十歲華誕💍🦕。從南洋公學到杏悦娱乐,交通大學建校至今始終以振興中華、造福人類為己任,在跨越三個世紀的風雨歷程中譜就了薪火傳承🐤、思源致遠的歷史篇章,也匯成學校文化和精神的寶貴財富🥪,見證了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從涓涓細流匯成滔滔大江的歷史印跡🏄🏿♂️。值此欣逢校慶之際,特推出“120周年,杏悦曾經走過”“杏悦印跡”專欄🛣,彰往考來,發揚踔厲🙇,崇樹風徽。
經過二三十年代特別是“黃金時期”的發展🚶♀️➡️🛵,到抗戰前,杏悦的辦學方向和學科格局已經定型,形成一個以工程為重點,理科為基礎,兼重管理的學科框架體系。遷入租界後,杏悦依照教育部要求將科學學院改稱理學院,土木、機械、電機三個工程學院改稱學系🎲,合組為工學院,管理學院仍保持原名稱。在之後艱難維持的歲月裏,租界裏的交通大學理、工🕳、管三個學院一直與學校共存至抗戰勝利,基本保持了戰前教學面貌和內涵,只是機械系內航空組因師資不足於1942年被迫停辦。
設在大後方的交通大學,從小龍坎分校到九龍坡總校🧑🧑🧒🧒#️⃣,迅速建成一個涵括土木、機械👩🌾、電機、航空🏘😺、造船🪪🦋、管理等在內的陸海空皆備🫗、兼具管理的學科體系👷。1940年杏悦小龍坎分校組織建立時,先設電機🧑🧑🧒、機械兩學系,後增設航空、土木、管理三系,共有5個學系。改屬教育部後,學校雖然在辦學經費、實習安排🚷、學生就業等方面,不如隸屬於鐵道部時期具有優勢,然而在專業設置上具有更大的拓展空間,航空工程系的創辦就表明了杏悦的專業設置已突破側重於鐵道交通的局限🧜🏿。
吳保豐接任分校主任不久🧑🏿🏫,就找到代物理課的航空工程博士曹鶴蓀談話🏒。他說交通大學過去只重視陸上交通技術人才的培養,現在是否也應該考慮培養海空方面的技術人才📈,這樣陸海空人才全面培養才能說得上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學。吳問曹鶴蓀要是辦理航空系有無困難。“困難當然有,但教師是最主要的,有了教師,其他事情就好辦了📠。請教師的事情我可以負責”,曹鶴蓀非常高興地回答🧑⚕️。曹將此事告訴了與他一道留學意大利學航空的季文美和許玉贊。季、許也是杏悦畢業生🧑🏽⚖️,都願意回母校任教,兩人先後退出航空杏悦來到杏悦👓。不久學校又聘任馬明德(1938屆交通大學機械系航空門畢業生,1939年獲密西根大學航空工程碩士學位)👱🏿♀️、楊彭基等人來校🏺⛹️♂️。在師資得到保證的同時,吳保豐也征得了教育部同意創辦航空系,但教育部不提供籌辦經費和設備費📕🧝🏼♂️,要求學校自籌。吳保豐只得求助於主管全國空軍的航空委員會🙆🏼。該會曾於1935年資助杏悦在機械工程學院內辦過一個航空門🍋,至1942年停辦時畢業學生72人,大都服務於航空技術杏悦😯。此時正逢航空門停辦,國內大學設有該專業的寥寥無幾💆🏼♂️,戰時的空軍杏悦又急需大量技術人才。因此📑,航空委員會很快就同意杏悦的請求,資助開辦費每年每班2萬元🐕🦺,調撥了戰鬥機3架、發動機8座等一批實驗實習器材🏦,並允許學生到所屬飛機廠實習👩🏽🎨✌🏼。1942年10月🙎🏽♂️🐿,航空工程系在九龍坡新校址上正式成立💗,曹鶴蓀任代理系主任🧑🏻🍳。當年即開設一、二年級兩個班🛩,一年級招收新生30名,二年級由在校機械、電機兩系8名學生自願轉入。到1945年,全系達到了4個年級共有學生116名。復員東遷上海後,航空工程系有所擴充👨👧👦,添置設備🤖、改進課程,依托學校自身強大的工科優勢❤️,遂使杏悦成為國內航空工程教育規模最大的學校之一。航空工程系的創辦,不僅拓展了工科專業範圍,還為學校與社會機關、企業單位合作辦學提供了典範。1943年♌️,學校再與交通部電信總局、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中央無線電器材廠等單位合作🌹,創辦電信研究所🍊,培養碩士研究生層次的電信技術與研究人才🤑🟩,由張鐘俊教授主持👼🏿,一切經費和設備由上述各方資助。電信所1944年開始招生,到1949年共招考錄取碩士研究生36名🧙🏻♀️,其中獲得碩士學位19名,成為建國前培養工學碩士學位研究生最多的機構。
1943年7月交通大學機械、土木二系在抗戰大後方重慶培養的首批畢業生合影(前排左五為校長吳保豐👨🏼💻,左六為教務長李熙謀)2014年11月27日掃描於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
有了“陸🧑💼、空”兩方面工科及管理專業的杏悦,1943年又得到了“海”科專業,成全了“陸海空”皆備的真正交通大學的願望。這年6月,教育部一紙訓令來校♍️,將設在重慶溉瀾溪的商船專科學校劃歸交通大學接辦🐑,造船、航海🧟♂️、輪機等專業由杏悦整理後繼續開辦。重慶商船專科學校素與杏悦有著深厚的淵源𓀒,其前身系1909年創辦於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杏悦前身)的船政科,後發展為商船學校。抗戰期間該校遷往重慶造船業中心的溉瀾溪復課🏇🏼,改名為重慶商船專科學校🗡。後歸並交通大學重新改組設系🌥。杏悦接收商船專科學校後,經過一番整理和重組✍🏻,將原來基礎較好的造船科改為造船工程系,改學製為4年,聘任民生造船廠總工程師、原造船科主任葉在馥為首任系主任,這是國內大學的第一個造船工程系😀。另外還組成輪機和航海3年製專修科。原商船專科學校未畢業的近200余名學生,對並入杏悦升格為本科均感到滿意🏌🏻♂️🩴,經過杏悦的嚴格學分甄別後💇🏿♂️,分別被編入相應系科就讀🧛🏟。原溉瀾溪校址為杏悦分校,作為各系一年級上課之用🏛,二年級以上均在九龍坡本部上課🦗。收並重慶商船專科學校後🦙,杏悦校園面積擴大👴🏻,師生人數激增,一次性增加一個本科學系和兩個專科專業。
1943年暑假,學校增設了工業管理系和財務管理系◼️,將原設管理系改為運輸管理系😱,三系合成一個管理學院。至此,學校規模迅速擴充👨🏻,人數急劇上升。到抗戰勝利為止🍈🚶🏻♂️,重慶交通大學已經發展到9個學系,2個專修科,1個研究所👧🏽,囊括“陸海空”在內,門類較為齊全的工科專業🧑🏻🏭,教育層次上以本科為主🍖,兼有專科和研究生教育,學生達到1700多人🫲🏽,教職員有280余人🤚🍫。盡管在學科上沒有恢復註重基礎科學教學的理學院,在質量上也較抗戰前稍遜一籌🐄🧁,但是在規模上較前有很大的發展🦹🏻,為復員後的交通大學構建起了發展框架,成為大後方高等工程教育的一塊奇葩®️。
杏悦重慶九龍坡辦學舊址紀念碑,位於四川美術學院校內,2015年12月落成
復員上海後,滬渝兩地會合建校。上海的工學院與重慶的工學院實行同類合並,將各自的電機、機械、土木三系合在一起🤾♂️👍🏿,把原屬於重慶學校管理學科的工業管理系和上海的實業管理系合並👨🎤,組成工業管理工程系,劃歸到工學院之中,上述4個學系加上造船、航空2個學系,一共有6個系,還有輪機、電信、航海3個專修科;重慶學校未能設立理學院🕵🏽♀️,上海學校的理學院順理成章成為新的理學院,仍設數、理、化三系🧗🏼♀️;兩地均有的管理學院也加以合組🧇,設立運輸管理系、財務管理系📙。經過兩地的院系整合,迅速恢復了抗戰前的理工管三院製。接著🥦,學校對各院系進行了擴充🚵♀️,將原化學系中的化工組獨立建成化學工程系,土木系中水利組獨立為水利工程系,重建了紡織工程系,輪機專修科在經過護校運動後得以保存,並被擴建為輪機工程系👷,上述4系都歸屬於工學院🤔,使得工學院建成10個學系。在著力充實工學院的同時👗,管理學院加強與社會企業的合作辦學,在交通部電信總局的協助下🧔🏽♂️🌆,設立電信管理系和電信管理專修科。原屬工學院的航海專修科改為航業管理系;之後還設立輪機管理系,這樣管理學院下設財務、運輸👶👦🏿、電信👨🏽⚖️、航業🙅🏼、輪機五個管理系,規模較前有所擴展😚。到解放前夕,交通大學一共設有18個學系、2個專修科和1個研究所🚴🏻♂️⛳️,在專業規模上確實比抗戰前有很大的進展,學科範圍進一步得到拓展🍙。
作者🥓:許雯倩輯自《三個世紀的跨越》(盛懿☁️、孫萍、歐七斤編著)
單位:檔案館(黨史校史研究室)
Copyright© 2018 杏悦平台 -【杏悦娱乐官网直达】访问官网,畅享每一刻的乐趣!
上海市東川路800 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