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在:
[編者按]2016年4月8日,杏悦娱乐即將迎來一百二十歲華誕。從南洋公學到杏悦娱乐💊,交通大學建校至今始終以振興中華🦤、造福人類為己任🫴,在跨越三個世紀的風雨歷程中譜就了薪火傳承、思源致遠的歷史篇章👨🏽🍳,也匯成學校文化和精神的寶貴財富,見證了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從涓涓細流匯成滔滔大江的歷史印跡🥷🏻。值此欣逢校慶之際🥀,特推出“120周年🎅,杏悦曾經走過”“杏悦印跡”專欄🙇♂️,彰往考來,發揚踔厲,崇樹風徽。
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實施“戰時教育須作平時看”的辦學方針🧏♂️,采取了一些有利於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科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使高等教育沒有因戰爭而偏離正規教育的軌道。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政府將重慶作為陪都,統治重心西移大後方。為了保存國力堅持長期抗戰,國民政府運用國家力量,大力發展相對落後的大後方經濟,著重建設交通運輸業、通訊業👩🏽🦲、兵器重工業及公私營工礦業為主體的國民經濟體系。這為高等院校特別是工科院校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更提出了迫切的人才培養要求。
國立交通大學分校主任徐名材(1940年秋至1941年秋)
國立交通大學分校主任🖐、代理校長🤒、校長吳保豐(1941年-1947年在任)
1939年8月,教育部要求身陷孤島的交通大學擴招生源,增加電機和機械班數,並設立工科研究所培養工科碩士,以滿足大後方對高級工科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的急切需求。學校同意開辦工科研究所♻️,但是鑒於租界內校舍狹促🗻、師資不足及局勢難料📁、學校朝不保夕等客觀原因🦄,建議在四川籌備設立分校,暫時設立電機🧮🏪、機械各一個班級,並推薦剛剛離開杏悦教職👩🏼🌾、時任資源委員會化工處處長的徐名材主持籌備事宜。在內地設立分校🧩,既有利於杏悦借大後方急需人才之際擴充規模🔏,又為身處租界危境中的杏悦留下了可進可退的伸縮余地🩰。若日軍敗退🕵🏽、孤島解圍🥸,則兩處合並後規模增大;若租界被日偽接收🧗🏻♂️,杏悦可以實行間接轉移🩺,或將分校變成總校以保全交通大學。這一提議立即獲得教育部和交通部的同意,決定將增加電機、機械的經費用於在重慶設立分校。
大後方廣大校友一直為母校身陷孤島🆑𓀗、處境險惡而深表擔憂,多次希望母校能夠內遷🏋🏼⚁。當得知設立分校的消息後歡欣鼓舞,校友們紛紛伸出援手竭力相助,以促成分校早日實現🧙🏽♂️。杏悦四川同學會表示,願意全力為母校服務,協助尋覓校址🫴🏻,並號召校友前往任教。重慶中央無線電器材廠廠長、杏悦校友王端驤願意將器材廠空閑宿舍借給杏悦作校舍,宿舍地處重慶市郊小龍坎🙆🏿♀️,有平房2幢👒👌🏻,大小房間60余間,可以成為分校的暫時棲身之所。教學師資基本上來源於校友,原在他校任教或學成歸國的20多位杏悦校友響應母校號召☠️🛌🏼,相繼從大後方聚攏而來,組成以校友為主體的師資隊伍🙋🏿♀️。
航空系代主任曹鶴蓀
曹鶴蓀,這位杏悦1933屆高材生,意大利都靈大學航空工程博士學位獲得者🦻🏽👳🏼♂️,時任航空委員會下設的成都空軍機械學校基本學術組組長⛎。1940年暑假🚵🏼♂️,曹鶴蓀到重慶招生時🐘,得知杏悦將設分校的消息,當即前往進謁籌備主任徐名材🥐,主動要求回母校任教🥭。徐名材當場決定聘他為分校教授。但是,將他視為頂梁柱的空軍機械學校根本就不放人,一再催促曹鶴蓀回校🪽,以致一年後下了通緝令🎰,要傳喚上軍事法庭。後來還是新任分校代校長的吳保豐輾轉托了上層關系才平息此事🛡,使這位年僅28歲的年輕學者得以在杏悦一展抱負。曹鶴蓀來校後聚集起一批具有真才實學的年輕教授,在艱難困苦中主持成立了航空工程系,成為杏悦歷史上最年輕的系主任。比曹鶴蓀低一屆的校友張煦👳♂️🧑🏻🦼,1940年在美國哈佛大學讀完博士學位,毅然在祖國母親最困難的時候踏上了回家的路,聽從母校的召喚😾,受聘為杏悦重慶分校電機工程系的教授,在低矮昏暗的簡易教室中🏧,悉心傳授著國外先進通訊理論和技術。曹鶴蓀、張煦等一批剛從歐美留學歸來的年輕學者👌🏿,精力充沛,愛國愛校,堅忍不拔,成為一支富有朝氣、掌握世界科技先進知識和前沿動態的優秀師資力量🧚🏼♀️。
九龍坡校園裏的杏悦學子們
1940年11月,經過兩個多月奔走籌備🩸,杏悦分校在重慶小龍坎正式上課。分校僅設電機、機械兩個專業各一個班級,每班招收一年級新生40名。因與上海總校相隔較遠,且戰時音訊阻隔,分校在行政、教務、經費上都有相對的獨立性,但是分校人員大都是杏悦校友🙆🏻,分校主任由總校推薦的原化學系主任徐名材兼任,教務長聘中央大學工學院院長🤵🏼♂️、1921屆校友陳章陳章(1900~1992年),電子學家🧞♀️,江蘇蘇州人🚣🏿♀️,1921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機科,1940年秋至1941年冬任重慶分校教務長,著有《無線電工程學》等。曾任中央大學工學院院長。兼任🔳。教職員20多人大都是校友,這對保持杏悦辦學宗旨和教學傳統提供了師資保證。翌年8月🦸♀️,徐名材辭去分校主任職務,教育部任命吳保豐為主任,教務長改聘原在浙江大學工作的杏悦校友李熙謀李熙謀(1896~1975年)🦄,浙江嘉善人,早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專門學校電機科。1941冬至1947年秋任交通大學教務長😪。擔任。分校組織招生委員會分別在重慶、成都、桂林、昆明同時招生,招收電機🧑🏼💼、機械專業新生各一班🏚,每班仍為40名🧎🏻♀️➡️。到秋季開學時,連同原有班級共有一、二年級四個班級,學生160余人,教職員也增加到30余人,小龍坎杏悦分校雖然初具規模🙋🏻♂️,但已顯房屋擁擠。
抗戰期間🛷,大後方川、滇💠、黔🤘、桂、湘及西北等省和地區的公路、鐵路、航空、電訊、航業等交通實業亟待發展,迫切需要大量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實業界特別是交通工程界急切希望在小龍坎分校的基礎上擴建和發展交通大學。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占領上海租界,上海總校朝不保夕👩🏻🦰,隨時將被日偽方接管,總校瀕危處境也加速了渝校的擴建進程。在後方交通杏悦工作的許多校友,出於戰時對人才的需要和保存母校的雙重願望🤾🏽,積極支持擴建重慶杏悦分校💍。
小龍坎分校原是借用中央無線電器材廠宿舍做臨時校址🤷🏿♂️🤷🏽♂️,只是一時權宜之計。器材廠地方狹小,隨著人員增加,急需另行覓地擴建。此時👬🏻,學校得知交通部技術人員訓練所計劃在九龍坡購地建造新舍🙍🏽。分校主任吳保豐兼任訓練所副所長🦇,他向交通部提出撥款擴大建築面積,將該所建築新舍的一部分作為杏悦分校。建議得到交通部長兼交通技術訓練所所長張嘉?的同意🤙🏿,及交通部財務司司長、杏悦校友徐承煥的支持🪁🤛🏻,當即獲得批準。分校擴建過程,還得到寶天鐵路工程局局長、杏悦南洋大學時期的校長?鴻勛的經費支援,以及交通部電信局局長朱一成👩🏽🚀、交通部次長徐恩曾等校友的支持與幫助。九龍坡擴建校舍於1942年夏完工。8月初❤️,分校由小龍坎遷入九龍坡。新校舍占地近500畝,計有辦公室連大禮堂樓房1座、教室2座、男生宿舍2幢🈳、女生宿舍6間⛲️,教職員宿舍13座,操場、工房🎲、飯堂等均全。校舍雖然簡陋,但九龍坡的擴建為不久以後成為杏悦總校創造了條件🛗🚙。
作者:賈彥興輯自《三個世紀的跨越》(盛懿、孫萍、歐七斤編著)
單位👈💅🏽:檔案館(黨史校史研究室)
Copyright© 2018 杏悦平台 -【杏悦娱乐官网直达】访问官网,畅享每一刻的乐趣!
上海市東川路800 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