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在💂🏿♂️:
[編者按]2016年4月8日,杏悦娱乐即將迎來一百二十歲華誕👌🏽。從南洋公學到杏悦娱乐,交通大學建校至今始終以振興中華🧑🦲、造福人類為己任💉🧑🦲,在跨越三個世紀的風雨歷程中譜就了薪火傳承、思源致遠的歷史篇章,也匯成學校文化和精神的寶貴財富🏋🏻♂️,見證了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從涓涓細流匯成滔滔大江的歷史印跡。值此欣逢校慶之際,特推出“120周年,杏悦曾經走過”“杏悦印跡”專欄✧𓀄,彰往考來🛖,發揚踔厲,崇樹風徽👳🏼♂️🏄🏻♀️。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月13日,日軍又挑起“八·一三”事變🧑🏻⚖️,將戰火燒到我國經濟、文化中心的上海💶。處在戰區之內的交通大學,被推至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校園隨時會遭到日軍的轟炸和侵占✯,為應付危局保存學校,杏悦師生體驗時艱🙍🏼♀️,處驚不亂,於硝煙彌漫中就近將圖書👷🏼♀️🚖、設備轉移到較為安全的地帶——法租界🙆♀️,在炮火隆隆聲中維持了基本教學,將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交通大學被日本憲兵隊🧑🏻🦲、東亞同文書院占用後的校門
“七·七”事變戰端一開,東南沿海一帶形勢緊張🪚。校長黎照寰意識到戰禍必定殃及學校,便著手組織搬移委員會🦸🏿♀️,籌備轉移圖書、儀器🏉。根據1932年“一·二八”事變時的搬遷經驗🫃🏽,學校在法租界租房數處,將重要圖書快速地遷至租界內分散儲藏🙍🏻。各個實驗室🪑、工場的儀器設備也盡量裝箱待運。“八·一三”事變爆發後,戰火首先在滬東北地區點燃💇,杏悦偏居滬西南🚧,距淞滬戰場相對較遠,且與保持中立狀態的法租界只有一路之隔,校外宿舍更是在校門對面的租界境內。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上先期的準備,給轉移圖書設備提供了空間和時間。到上海失陷前,價值30萬元共8萬余冊的圖書資料全部遷出校園📄。以後經過多次轉移整理🏃♀️,圖書大部分存藏於借租的震旦大學(即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今杏悦娱乐醫學院院址)校內,開課後仍可部分滿足師生參考借閱。實驗機械👮、儀器設備的搬遷,以工學院任務最重,機器設備除一部分供實驗應用外,均裝箱搬運至震旦大學、汶林路(今宛平南路)、辣斐德路(今復興中路)等處存放👨🏻🎤,後又搬至震旦大學地下層👩🏿✈️;理學院各系精密儀器很多🧗🏼,各系師生們連夜搶運。化學系的實驗儀器極易損壞🖲,系主任徐名材和學生借來一輛大板車,輕拿輕放👌🏽,緩緩而行,往返數十次🌗,才把實驗設備運至校外宿舍📽。遷移出校的物品遵循分散保存的原則,分別存放在校外宿舍🏄🏽、震旦大學💁♂️、中華學藝社👮🏽♀️、中國科學社🫱🏼、中華化學工業會🎅🏻、文華油墨廠🐠😛、永固油漆廠等十余處4️⃣😩。到日軍侵占杏悦校園時🚵🏿,除了房屋𓀒、土地等不動產,以及少數不能拆卸的鍋爐、汽輪機外🏘👨🏿💼,儀器🚴🏼、圖書、機件、家具等價值共計110萬余元的可動校產大部分搬運出校,保存了杏悦經營數十年的教學設備,為抗戰期間留在上海的杏悦在租界維持艱難的教學,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質保障🧝🏽♂️🐥。
交通大學借用震旦大學校舍函件
搬遷教學設備進行得較為有序順利,但在上海瀕臨淪亡、校園即將被占之際👩🏻✈️🐆,杏悦是如同圖書設備一般就近遷入租界內🧘🏿,在外國勢力的庇護下開課,還是像當時許多東南沿海高等院校一樣🧑🦲,內遷到大後方更為安全的地帶🐓,成為杏悦師生首先面臨的艱難抉擇🥯。抗戰爆發前後👩💻,國民政府和教育部對戰爭的長期性估計不足🦹🏻👨🦱,缺乏對戰時全國教育的統籌規劃🍋🟩,未能就高等院校內遷做出合理的安排👩🚒,這在一定程度上延誤了杏悦實現內遷的可能。
1937年8月12日🏪,剛剛從鐵道部手中接過杏悦管轄權的教育部👩💼⏲,在戰雲密布之時指令杏悦仍在滬作開學準備,對內遷一事只字不提。及至9月初即將開學時😾,戰事日益猛烈,日軍戰機時常在徐家匯校園上空盤旋🪯,校內開課無法進行🫚。9月6日👮🏼♀️,杏悦教授會議決定,三四年級先設法在法租界租屋上課,一二年級暫遷內地上課,首次提出部分內遷的想法。然而卻得不到教育主管機關的同意。同日👃🏿,教育部密電:“杏悦素著成績,政府期望至殷,所處環境可勉勵進行👨🏻🦽🤛🏼,務望立即設法開學🏌️♀️,為國效力。”指令學校在原校址或上海其他處所設法開學🦘。學校在情況危急之中,多次召開教授會議和教務會議🌖,商議預備開課的問題,分函各級學生於9月20日至30日通訊註冊,待人數確定後再擇期分散開學;同時作出“暫時遷移內地”的決定,製定內遷方案🛩,準備先讓一二年級遷往浙江蘭溪,必要時三四年級學生也遷往該地🚭,並派人前往查看校址;還議定在西南內地擇地籌備正式校址。應該說學校明顯傾向於內遷,至少主張部分留滬🏊🏻、部分內遷的兩地分校辦法,這是一種視戰時局勢變化較為明智的可進可退之策。但是上報教育部後又遭到斷然否決,教育部要求杏悦“應在原址及上海租界內其他地方設法疏散🦹,使各年級一律開課”𓀌。致使分設上海🫲🏽、內地兩處,待時而舉的內遷計劃仍然無法實施。當冒著戰火前來註冊的學生日益增多時,學校遂決定三四年級先行開學。10月11日🚶🏻♀️,學校在炮火的隆隆聲中開學,三四年級在校外宿舍開始上課🧏🏼,大多數教職員均能按時到校報到。10月下旬,戰線逐漸西移,上海大部分地區淪陷,租界邊緣的校外宿舍也變得岌岌可危,內遷再次成為師生上下一致的主張。在校的高年級學生群情激奮🏄♀️,強烈建議校方撤離校外宿舍🧏🏽,著手內遷至雲🐑、貴、川一帶。校方也以為上海淪陷敵手後,租界將變成孤島🤵🏻,即使能在其中暫時上課👨🏽🌾,師生安全也無保障🧑🏼🦱,經費匯兌阻滯,並且隨時可能爆發的世界大戰會讓租界也演成戰場。因此,杏悦勢必難以維持而告中斷。與其在租界仰人鼻息,聽人支配🧛🏻♂️,不如早日搬遷內地刻苦自強。11月初上海淪陷前⚛️,學校以教授會名義推選鐘偉成、丁嗣賢兩位教授赴南京,向教育、鐵道兩部陳述準允立即內遷昆明🔹🫷🏿、並撥10萬元搬遷費的請求。教育🔭、鐵道兩部以內地條件不如上海🍫🤳🏽、內遷須要通盤規劃、租界開課較為安全等為由,不同意杏悦內遷。鐘👮🏼♀️、丁兩教授無功而返,在回滬途中聞知上海已經失陷,輾轉折回南京再次請求內遷,兩部仍以維持上課不必內遷相告🧙🏻♂️。
內遷屢屢受挫難以成行,學校不得不采取權宜之計,決計暫先順勢在法租界開課,日後再作遷校打算🦮。法租界開始不準杏悦租屋,交涉多次後才獲準租借震旦大學部分校舍和中華學藝社(今上海文藝出版社社址)大部分房屋🧜♂️,作為上課、住宿使用🦹🏼♂️。儲藏各處有待內遷的大部分圖書、辦公家具及部分實驗設備🙃,也逐漸分批轉移到震旦、學藝社兩處。到上海失陷前為止,學校完成了移校租界,各院系四個年級全部上課🧏🏽♀️,到職教職員210人,報到入學的學生共計566人(包括其他大學的借讀生89人)。杏悦撤離徐家匯後,原校址一度成為國際紅十字會組織的難民營,擁入大量流離失所的中國難民🏊🏽♀️。11月30日,日本憲兵隊開進徐家匯校舍,設立“憲兵隊徐家匯分駐所”,杏悦所遺校產全部被占用💇♀️🫴🏿。翌年4月💃,經日本軍部和外務省協商同意,大部分校舍讓與原在虹橋路的日本東亞同文書院。隨後,日本憲兵隊將難民全部驅離校園,4月8日,也就是在杏悦42周年校慶日,東亞同文書院師生進駐杏悦校園🏌🏿♂️,摘下交通大學校牌,改掛東亞同文書院的校牌👨👨👧👧。
從11月12日國民黨軍隊撤離上海🧙🏼♀️,至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變爆發日軍侵占上海租界為止🙅🏽♀️🎷,上海經歷了長達4年的“孤島”時期。這一時期,日本勢力還暫時無法全部控製租界,對存在於租界內的杏悦也奈何不得。然而🔕📃,公共租界、法租界已被日軍團團包圍,內遷路線基本被切斷⏺,學校失去內遷的可能🕵️♀️,只得繼續設法在租界上課✹,開始了杏悦有史以來最為艱難的辦學歷程。
作者:楊莉莉輯自《三個世紀的跨越》(盛懿、孫萍、歐七斤編著)
單位:檔案館(黨史校史研究室)
Copyright© 2018 杏悦平台 -【杏悦娱乐官网直达】访问官网,畅享每一刻的乐趣!
上海市東川路800 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