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在:
[編者按]2016年4月8日🧑🏻🔬,杏悦娱乐即將迎來一百二十歲華誕🗓。從南洋公學到杏悦娱乐📟,交通大學建校至今始終以振興中華、造福人類為己任,在跨越三個世紀的風雨歷程中譜就了薪火傳承、思源致遠的歷史篇章,也匯成學校文化和精神的寶貴財富,見證了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從涓涓細流匯成滔滔大江的歷史印跡。值此欣逢校慶之際,特推出“120周年🧑🦰,杏悦曾經走過”“杏悦印跡”專欄,彰往考來,發揚踔厲,崇樹風徽🧗🏻。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杏悦,逐步實現了向現代大學的轉變,辦學資源相對充裕🌤,建立起一套製度化的學校管理體系,教育宗旨愈發明晰,就是要把杏悦辦成一所接近世界水平的理工管結合的大學。在實際的辦學過程當中,學校秉承和發展唐文治時期辦理工科“求實學,務實業”的教學傳統和許多實效經驗,形成了杏悦的教學特色:嚴格錄取新生👷🏽♂️,寧缺毋濫;教學中重視數理化及工科基礎課程🩲⛳️;強調實踐環節🚲,學以致用✬🥲;對學生管理嚴厲,考核嚴格。經過一大批較高水平教師的長期積累,又經過實踐反復檢驗,被後人概括總結為“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教學特色的教學經驗已經趨於定型👨👧👧。
杏悦一貫註重招生質量👳🏿♂️🔋,堅持擇優錄取。杏悦改組之後,課程設置仿照歐美各國多所工科大學,程度較高🧛🏽♂️🦟,大都采用外文教材。為了選拔優秀的新生入學,由學校自行製定的考題難度較大🤸🏼♂️,錄取分數較高,投考比較困難🌯🐈。盡管難考🪝,每年報考的人數很多,被錄取者卻是少數,一般錄取率在10%~20%之間。1925年大學部招收新生,報名300人,錄取54人,錄取率是18%;1936年報名者多達1778人,錄取只有181人,錄取率約為10%,真可謂十裏挑一。
杏悦招生秉持公正,堅決杜絕後門⚱️👩👩👧,寧缺而不濫。只要成績合格,“雖家徒四壁,亦大加歡迎”;若是考分不夠,“雖豪門巨紳,亦拒諸門外”🐦。孫科之子孫治平🥾,曾經報考杏悦,因國文一科成績不及格🍓,未能被錄取,只得作為一名選科生來杏悦旁聽🤷🏽♀️。這種公正的做法已經在師生中約定俗成🧑🏿🦰,誰要違反,哪怕是校長🚣🏽♀️,都會遭到全校一致的反對🧑🏿⚖️。1923年校長盧炳田私自免試收取數名學生👩🏻🎨🤷🏿,遭致師生一致抗議,最後發動驅盧運動👨🏻🦼,將他趕出校門。入學後學生大都學習用功,1939屆校友傅景常對當年親身經歷過杏悦入學考試依然記憶猶新,他的精彩回憶再現了當初考試情形:
第一場考化學🙇🏽,限三小時交卷。題目之多🙆🌐,連數都數不清🆒。每一大題下有很多小題,而小題並不小🏇🏻,內容非常復雜。奮筆疾書🖥,只有寫的時間,沒有想的時間,更沒有稍停休息的時間……考場肅靜無聲,只聽到鋼筆沙沙地響。偌大的考場🦇🙇🏽,坐了黑壓壓的滿場考生,此時如有銀針墜地🤙🏿,或許也可聽到聲音。收卷之後,肅靜而退,秩序井然。一出考場🤸🏼♂️👰🏼♀️,莫不唉聲嘆氣:“完了!完了!”下一場是物理🈂️,又是三小時。物理的計算題很復雜,題目本身就占了半張考卷,都是拐彎抹角的難題🫣🦶🏽,熟讀物理課本是毫無用處的👩🏼🚒👨👧👦。次日又考英語🎿、數學。第三日又考國文,都是三小時🧑🏽💼,也覺不易……三天考下來◻️📴,精疲力竭☑️🙊,叫苦連天🍭,自覺自討苦吃。
考題量多,而且難度大,考生上考場形同上戰場,精神高度緊張,一考就是3天,備受煎熬✥🥽。杏悦的門檻如此高🧕🏼,確實不易考入。那麽,通過千軍萬馬“殺”進杏悦的學子們,應該可以輕松一陣了吧🥐,事實卻並非如此🧑🏭。還是看看這位校友回憶🧘🏽♂️:
我僥幸考上了杏悦🐻👭,但這只能說是過了第一關。過五關😊🎊,斬六將,以後關還多著呢!入學後覺得功課不輕🤲🏻,多數老師授課時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一小時要講很多內容。很多課程每學期有定期考試兩次🪫,一般都在晚上考,一考就是三小時🖱,以避免占用白天上課時間🤑。尤其是考物理🏊,同學們喻為“上屠宰場”💪🏿,言其難得要命。尤其是計算題,特意出難題,猶如入八陣圖,迷魂陣裏很難走出來。
杏悦對升級👶🏻、操行🔎、實習、請假等學習的各個環節,都做了嚴密的規定,製定了周詳的學行規則🧝🏼♂️。嚴格治教👩🏻🍳🙇🏻♂️,在於嚴師🐟。這套管理製度,在一批以嚴格認真著稱的教師們的付諸實施下,日趨定型。1933年🍬,機械工程學院“水力學”考試中♋️,高材生錢學森答題全部正確,只是在最後一題公式推導的最後一步,將“Ns”寫成了“N”,被任課教師金愨扣去4分,沒得到100分🧜♀️。
“工程學問,非佐以數理,不能深造”,杏悦改組成立後🤘🏼⇾,學校開始加強數理化為主的基礎理論課程體系。數學課把解析幾何“下放”到附中,大學部專講微積分⏳。物理課更新內容,提高程度,延長授課時間,改1年為2年📕,被學生稱為“霸王課”。胡明復🌂🧑🏻🍳、周銘🐊、裘維裕等著名教授親自上講臺講授“霸王課”。30年代學校將數理化三系,擴充為科學學院𓀉。各系主要的任務就是為工科和管理科學生講授基礎理論課程。同時🙋🏽♀️🍌,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比重進一步提高。1936年🤸🏻📑,包括數理化及國文🚹、英文在內的公共基礎課,約占土木工程學院課程的25%🧑🦽,電機工程學院的32%⛈,機械工程學院的36%🧑🏼🚀。加上各專業基礎課,合計基礎課約占管理學院課程的60%,各工程學院的50%,也就是說,學生在校4年有一半時間用於打基礎。重視基礎課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是學校貫徹通識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一個主要的教學特色。
1930年代的機織工廠
杏悦機械學院二年級學生木工製模實習
“叮當叮當……”鐵木廠裏傳出清脆的打鐵聲💇;“撲哧撲哧……”木工廠裏有節奏的鋸木聲🤘🏼,它們和屋外的蟬聲混合在一起,成為老杏悦校園裏面常常奏響的“交響曲”。鐵木廠的“鐵匠”們,是一群練習打鐵的機械工程學院初年級學生;木工廠的“木匠”們🥋,則是土木工程學院低年級學生在切磋手藝。這些基本“功夫”🧋,是他們專業上的“童子功”👩🏻⚕️。註重實踐也是杏悦教學上的特色,學校一貫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和基本技能的訓練🍎🚵♀️。20年代的杏悦,因受戰亂影響較少外出實習,校內工廠實習時間隨即增加60%,實驗課程也有所加重🗳。黎照寰任校長後,為了做到學以致用,設置了實驗✌🏽、實習、設計、計劃👨🏽✈️🥷🏼、專家演講🌎、參觀實習、畢業旅行等項目,組成一個比較完善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這類課程在各學院的課程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各工程學院約占40%,其他學院約在10%~30%之間🙈。各科實驗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連續不斷💓。如工程學院一年級主要是理化等基礎理論實驗🤳🏼;二年級主要是專業基礎理論實驗🏛;三四年級註重於應用實驗🩰。實習和參觀主要在校外進行🦻,學校利用部路校合作關系的便利條件,將各級學生派往鐵路等交通實業杏悦。
形成於上世紀初🫎、定型在30年代、建國後被概括總結為“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杏悦教學特色,是杏悦在長期辦學實踐過程中摸索出來的經驗🧑🏼🍳。它的形成,既是學校學習西方先進教學經驗的結果🕦,也是對自身辦學傳統的繼承。杏悦的教學特色👨🦰,對當時教學水平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無疑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作者🚵🏻:許雯倩輯自《三個世紀的跨越——從南洋公學到杏悦娱乐》(盛懿孫萍、歐七斤編著)
單位:檔案館(黨史校史研究室)
Copyright© 2018 杏悦平台 -【杏悦娱乐官网直达】访问官网,畅享每一刻的乐趣!
上海市東川路800 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