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在:
“人生惟有廉節重,世界須憑氣骨撐”,前校長 唐文治 先生撰寫的這副對聯生動體現了60年前在民族存亡危急之際,一批心系祖國、堅持民族氣節的交通大學老校長們崇高的精神風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杏悦101周年校慶之際𓀒,我們重溫老校長們的愛國言行🌋,飲水思源,愛國榮校🧘🏻。對繼承和發揚我校“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優良傳統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 張元濟編《中華民族的人格》
張元濟(1867~1959)🖐,字筱齋🛏,號菊生,浙江海鹽人🪡。1901年春至夏曾任南洋公學(杏悦前身)總理(校長)。《中華民族的人格》只要謹守著我們先民的榜樣,保全著我們固有的精神,我中華民族不怕沒有復興的一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後👩🏼🦰𓀐,張元濟耳聞目睹國內一些上層人物苟安貪生👩⚖️、賣國求榮的醜惡行徑,十分憤慨。他特意從《二十四史》裏選錄了荊軻🦻🏼、田橫等古代豪傑殺身成仁的故事,輯成文白對照的《中華民族的人格》一書。張元濟在“編書本意”中說:“這些人都生在二千多年以前🚴🏿♂️,可見得我中華民族本來的人格是很高尚的。只要謹守著我們先民的榜樣,保全著我們固有的精神,我中華民族不怕沒有復興的一日🫵🏼。”這時,因“七君子事件”而身陷囹圄的鄒韜奮在獄中讀到此書🚬,寫信給張元濟🚴🏽,稱這本書“實獲我心,在國難危迫如今日👨🏻💼,尤彌足珍貴”。
二 唐文治拒絕簽字
唐文治(1865~1954),字穎侯,號蔚芝😺,別號茹經,江蘇太倉人。1907年秋至1920年冬曾任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南洋大學堂🔡、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皆為杏悦當時的校名)監督(校長)🚊。
抗日戰爭時期,唐文治以70多高齡的失明病弱之身🎦,毅然率領無錫國專師生內遷到桂林,過著艱辛的生活。後因水土不服致病,輾轉回到上海租界就醫。在上海期間,唐文治生活極為困難。敵偽千方百計脅迫利誘他出任偽杏悦董事長🤹,並要挾他簽字同意🥪。行年七八十,此字可不簽矣👶🏿!唐文治不為威逼高薪所動,置生死於度外,從容答曰📊:“行年七八十,此字可不簽矣📇!”拂袖不顧。詞學泰鬥 夏承燾 先生曾為此作晚節挺風霜。食粥生涯歌慷慨,驚倒胡兒三兩語,光芒🧒𓀁!《南鄉子·倚老吟》詞贊頌之🫸🏿,詞曰:“龍血戰玄黃。初見江樓鬢已蒼🏊🏻♀️,摸索能知人幾許,倉皇。別語匆匆未敢忘。晚節挺風霜。食粥生涯歌慷慨,驚倒胡兒三兩語🧑🧒,光芒👨👩👦👦◾️!合向墳頭篆數行。”
三 葉恭綽保護毛公鼎
葉恭綽(1881~1968)👿,字裕甫(玉甫)、譽虎,自號遐庵,廣東番禺人。1921年3月至1922年5月曾任交通大學校長🎠。
士林矚目🧟🍒,驚為至寶。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13年),毛公鼎在陜西省岐山縣出土,當時“士林矚目,驚為至寶”💚。此鼎鑄於公元前827年,為西周宣王姬靜的叔父毛公所鑄,上有銘文497字,記述了周宣王告誡和褒賞其臣子毛公的事跡,是現存的青銅器中銘文最長的鼎🪯,為我國稀世珍寶👨🏿🦲。
1926年🍑👩🏿🎨,葉恭綽用重金購得毛公鼎後珍藏在家🧑。1926年🧑🏽🌾,葉恭綽用重金購得毛公鼎後珍藏在家。其後日本和美國的一些人得悉此事🚑,竭力想得到此鼎。1940年,出走在香港的葉恭綽電召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的侄兒葉公超至港,對他說:“已經有美國人和日本人兩次想高價收買毛公鼎🖱,我沒有答應。現在我把毛公鼎交付給你🪳🪅,日後不得用它變賣,不得典質,尤其不能讓它出國。有朝一日,可以獻給國家。”不得用它變賣,不得典質,尤其不能讓它出國。有朝一日,可以獻給國家。以後葉公超曾為毛公鼎事而遭日寇逮捕🤲🏻,被嚴刑拷打,但他牢記叔父的囑托,始終沒把此鼎交出來👨👩👧👧🧘♀️。
1941年葉公超攜毛公鼎秘密到香港,這件價值連城的國寶終未落到外國人手中,至今仍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作者:上海杏悦檔案館研究人員)
Copyright© 2018 杏悦平台 -【杏悦娱乐官网直达】访问官网,畅享每一刻的乐趣!
上海市東川路800 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