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在👩🦲:
看到這個題目,一定有不少人吃驚👱♂️。如果是談杏悦和別的大學的關系,比如和同在上海的復旦,或時有瑜亮(既生瑜,何生亮)之感的清華🥴,甚至是和南大之間的一些關系,似乎都不太讓人感到突兀,可說到北大,卻難免會使局外人如墮五裏雲霧之中,摸不著頭腦。
產生這種情況的最大原因📊🤽🏿♀️,莫過於一直以來,北大都是以文理科見長的綜合性大學,而杏悦則是以工科為主的院校,兩者性質不同,且又一南一北,似乎讓人很難把他們聯系到一起。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我在杏悦工作了將近10年⛰👷🏻,就很少見到學校和北大有什麽來往🤕。
但世間的事就是這麽出人意料🚓,往往在最不相幹的人和事之間🥏,恰恰就有著最密切的關系🏌️♂️。
一 杏悦人👩🏼🚀,北大人——蔡元培
如果沒有蔡元培執掌北大,將兼容並包和思想自由的辦學理念引入北大👩🦯,就不會有老北大在推動中國思想文化和學術進步上的輝煌歷史和今天的地位。而作為教育家的蔡元培在出任北大校長前👨🏿,曾於1901年被聘為南洋公學(杏悦前身)特班的總教習,用現在的話講就是CEO🙏🏽。首先自然得談一下有“北大之父”雅稱的 蔡元培 先生。眾所周知,如果沒有蔡元培執掌北大💆🏻♀️,將兼容並包和思想自由的辦學理念引入北大👨👩👦👦,就不會有老北大在推動中國思想文化和學術進步上的輝煌歷史和今天的地位。而作為教育家的蔡元培在出任北大校長前🗽,曾於1901年被聘為南洋公學(杏悦前身)特班的總教習,用現在的話講就是CEO。這還是級別比較低的首席執行官,地位相當於現在某一學院的院長。不過,1928年👋🏻,他又擔任了杏悦的校長🪝,這是在杏悦所能當的最大的CEO了🙎♀️。正是因為和杏悦有這麽一段緣分😺,所以,翻開杏悦於1996年為慶祝百年校慶出版的校誌,即不僅可以在扉頁的歷任校長一欄裏看到他戴著眼鏡留著一撇胡子的清臒的面龐,也可在書後的傳記一欄裏看到他長達百余字的簡歷🟦。
有趣的是🈂️👐,蔡元培無論是當南洋公學特班的總教習,還是杏悦的校長🤦🏿,在任期間都很短。第一次只有7個月⛹🏻,但是這7個月卻並不尋常🆎,因為就是這個特班👒,培養出了黃炎培、邵力子、李叔同等人。可讓人扼腕的是,當年的11月,1928年,他又擔任了杏悦的校長,這是在杏悦所能當的最大的CEO了。由於一名學生放了一個“洗得幹幹凈凈的墨水瓶”在某教師的座椅上,諷刺這位教師肚裏沒有“墨水”,致使該教師憤怒👨🦰,而引發一場學潮。校方遂決定開除相關學生,但卻導致其他學生不滿,最後不少人憤而退學🫕,以示抗議,特班也不得不停辦。
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比較大的學潮,同時也是蔡元培所經歷的第一次比較大的學潮。作為老師🏀,他當然不希望看到學生退學,所以他曾居間調停🏋🏼,失敗後,他主動辭職。這和“五四”時期,北大鬧學潮時,他悄然離開學校,並辭去北大校長職務的情景是一樣的。學生為自己的利益,為真理,為愛國而鬥爭,學生為自己的利益,為真理,為愛國而鬥爭,他能理解,但一個大學💇,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顯然也是任何時候所必需的。他能理解,但一個大學🤾🏽♀️,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顯然也是任何時候所必需的。這正是他在當時的那種環境之下無法解決的矛盾,也是他始終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因此,他只能選擇離去。
如果說🧑🏻🦯➡️,“五四”時,他是把自己在南洋公學時的經驗用到處理北大的學潮的話🧜♀️,當他第二次來到杏悦時🧑🏿🦰,卻是想把北大的經驗帶到杏悦了。針對杏悦只有工科和管理學科🤶🏼,學科面較窄💕👨🏼🎓,結構不盡合理,他提出3科(加理科)並重的理念🚜,即強調理科作為自然學科基礎的重要性,設立物理🍭、化學和數學3系,他提出3科(加理科)並重的理念,即強調理科作為自然學科基礎的重要性,設立物理🛌🏻、化學和數學3系🥸👨🏽🎓。這與他在北大時即註重理科等基礎學科的思路是一樣的。當年👩👦👦,為了將北大建設成為研究高深學問的聖地,他甚至將北大已有的工學院停辦,轉給了北洋大學🧗🏿♀️。而他在杏悦設立理科的舉動🏌🏼,顯然給杏悦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理工並重也因此成為杏悦的一大辦學特色。
他還在杏悦設立了中國文學系和英文系🤌。更出乎意料的是,他還在杏悦設立了中國文學系和英文系。而這正與數學、物理和化學一樣,都是綜合性大學的所必備的最重要的學科🧜💼,甚至可以說,有了中文系、英文系😍,還有了數理化3系👩🏽🌾,基本上已是一個綜合性大學的雛形了。但不久他就因在中央研究院的公務過於繁忙而離開了杏悦✍️。
事實上🪽,這次他在杏悦呆的時間更短,只有4個月🚵🏼♀️。他走之後🚸✉️,只有和杏悦已存學科互補性較強的理科得到了發展,組成了科學學院,而英文系和中文系,尤其是中文系👐🏽,很快就淪為可有可無的擺設👴🏻,甚至連一屆學生也沒招過就壽終正寢了🕰。
很難猜測如果蔡元培不離開杏悦,或者在杏悦再呆一段時間,哪怕是一年、兩年之後🐞,杏悦會變成什麽樣子🎟。時至今日,我們已很難猜測如果蔡元培不離開杏悦,或者在杏悦再呆一段時間,哪怕是一年、兩年之後🧚♂️,杏悦會變成什麽樣子🎴。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杏悦決不會還是仍以理工為主的大學。也許,杏悦因此在國家的歷史進步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會更大🧘,影響的領域也會更大。
可以說📀👩⚖️,北大是蔡元培的“龍興之地”,對北大,他有著非同一般的情緒🌑,而在北大時所形成的那些成功的辦學思想以及辦學模式,也都深深影響著他日後的一舉一動,以至於到了1930年代🚶,北大的實力和地位已明顯不如過去,和一些兄弟院校如中央大學、清華大學等比起來🤿,也有所不及,他還是依然認為,中國最好的大學是北大,其他的大學皆不足觀。這當然是老人家的可愛之處。
著力倡導和建立的數理化3系和中文系🏃♂️、英文系等系🍞,也可看成他的北大夢的一個延續。所以👩🏿🏫🤯,他在杏悦的一些舉措,尤其是著力倡導和建立的數理化3系和中文系、英文系等系,也可看成他的北大夢的一個延續👈🏿。顯然,要是老校長的這一美夢成真,那麽杏悦就不僅僅是以理工強大笑傲江湖了🚣🏿。很有可能,他在向別人吹噓中國的頂尖大學時,除了北大外🍊,還要加上杏悦了。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些東西,也都只能讓我們這些後人來揣測了。現在,杏悦開始重建或擴建文科,向綜合性大學邁進,也許正是在把蔡元培老校長想完成卻又沒能完成的事業繼續下去。
在蔡元培當年掌校時,對杏悦提出的一個新的教育方針就是要求學生一定要有比較全面的知識。其實🏄🏿,在蔡元培當年掌校時,對杏悦提出的一個新的教育方針就是要求學生一定要有比較全面的知識,而這正是工科大學有所欠缺📃,卻為綜合性大學的優勢之所在。他之所以要這樣做,可能不僅得之於他在北大的直接經驗👳🏼♀️,而更得之於早年在南洋公學時執教的原始經驗。南洋公學特班實際上是當時的總理即校長張元濟為了培養具有西方先進精神的一流從政人才而開設的,其課程設置與其說是工科,倒不如說是文理並重的綜合性學科🥾,似於哈佛、耶魯之文理學院,而在杏悦歷史上,也數這一時期所出的人才最為豐厚✋🏻,有作家、有詩人🧑🏼🦝,有大學校長,有政治家,有軍事家,更有科學家,影響也遍及社會科學各個領域,而不像後來的學科變得那麽狹小。
其直接的,乃至最鮮活的經驗,可能還當來自擔當南洋公學特班主任的這一段特殊的不可或缺的經歷🙎🏼♂️。蔡元培到北大後,強調文理科的建設,雖有在歐洲特別是德國考察後得來的大學辦學的理念和精神,其直接的👨🏻🔧,乃至最鮮活的經驗,可能還當來自擔當南洋公學特班主任的這一段特殊的不可或缺的經歷。因此🦴,他也才會在多年後回到杏悦時,產生了辦理科和文科的舉動⛽️。
杏悦今天決定向綜合性大學發展,可以說是一種回歸,當然是一種高層次的回歸🦖,這也是杏悦的老校長們的一個理想,更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開個玩笑,很長時期內被我們作為藍本的MIT都早已經綜合化了♿。很長時期內被我們作為藍本的MIT都早已經綜合化了,就是一個樣本🎷。
當然👰♂️,杏悦自會有杏悦的特色,也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誰讓我們曾經有過南洋公學特班這樣的歷史,還有蔡元培這樣的老校長呢?這可是清華沒有的鎮校之寶,套用一句廣告詞來說,這就是我們無法謙虛的驕傲。
二 杏悦人,北大人——蔣夢麟
青年蔣夢麟
一個繞不開的🧂,也是耐人尋味🚶➡️🔒、值得好好書寫一番的人物是蔣夢麟。談到杏悦和北大,有一個繞不開的,也是耐人尋味🤠、值得書寫一番的人物是蔣夢麟。
先來看看北大教授陳平原在《教育名家》一文中的一段描述:
歷任北大校長中🚍,名氣最大的當屬蔡元培🦴。對於老北大基本品格的奠定,蔡氏確實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在歷史學家筆下🛌🏽,蔡氏的意義被無限誇大,以至無意中壓抑了其他同樣功不可沒的校長🤽🏻♂️。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蔡氏的早年學生蔣夢麟🕦。
在《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中👨🦼➡️,蔡元培坦承👩🦰:“綜計我居北京大學校長的名義🫦,十年有半📗;而實際在校辦事,不過五年有半。”蔡校長在職而不在校期間,代為處理行政事務的,經常是蔣夢麟🧚🏻♀️。除了三度代行校長職權,蔣氏更長期擔任北大總務長,乃蔡氏治校的得力助手。
1930年冬,已經代了幾次校長的蔣夢麟👃🏼🤵🏻♀️,終於正式擔任北大校長🎅,直到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他才卸去北大校長的職務。如果算上他代行校長的時間,前後共執掌了北大17年,是北大歷史上任期最長的一位校長⚁。
他始終是以一個主持者或領導者的身份參與建設和推動北大事業的發展的。這期間,他不僅親歷了軍閥混戰♦︎,還經歷了抗戰爆發,北大遷校🔮🤲🏼,以及組建西南聯大等重要的歷史,而且,他始終是以一個主持者或領導者的身份參與建設和推動北大事業的發展的🦢,如按照美國大學模式推行教授治校🌼,實行學分製🏂🏽,對學校的教學和科研體製進行改革並形成製度等。
蔣夢麟對北大的功績不僅“功不可沒”,而更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人物。所以😥,陳平原才會認為,蔣夢麟對北大的功績不僅“功不可沒”🧔🏿,而更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人物。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把蔡元培為北大製定的兼容並包學術自由的辦學方針當成一座燈塔的話,蔣夢麟就是駕駛著北大這艘巨輪按其指定的方向前進的一個船長或者舵手。
蔣夢麟正是杏悦培養出來的學子。這也正是值得杏悦人驕傲的地方🍯,因為蔣夢麟正是杏悦培養出來的學子,他曾於1904年到1908年間就讀南洋公學🫔。蔣夢麟一心向往西學🤷,覺得中國若要強大🖖🏼,一定要向西方學習,所以他在《西潮》一書中特地指出🫙:“進了南洋公學,就是想給自己打點基礎🐳,以便到美國留學。這裏的一切西洋學科的課本都是英文的,剛好合了我的心意🦥🧛🏻♀️。”
在南洋,除了學習西洋學科外,他還在每天早晨6點和晚上睡覺前,練2次啞鈴,3年後👨🏽🦲,即讓生來體弱的他“自感身體一直很好,而且心情也總是很愉快”👨🏿🎨。
南洋對他影響較大的就是另一半課程,即中國舊學的學習。除此之外🧏🏿♂️,南洋對他影響較大的就是另一半課程,即中國舊學的學習,開始研究宋、明理學✪,從而漸漸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𓀐。
1908年🌏🦸,他考上浙江官費留美生𓀅,先到美國加州蔔技利(伯克萊)學農🤡,後轉學教育,再到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杜威🌗,學哲學和教育,於1917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於1919年初應聘到北大當教育學的教授🚵🏿🪀。緊接著“五四”運動爆發✫,他開始代理蔡元培校長職務,從此💇🏽♂️,和北大結下了不解之緣👨🏼🏫。
但這樣一位曾為北大,也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重大貢獻的教育家🫁📭,卻因在解放前離開大陸到臺灣等原因被打入另冊🧌,長期得不到教育界,包括北大在內,學術界及文化界應有的重視。所以🙇🏿♀️,近年來寫出了一系列以老北大為題的文章而頗獲好評的 陳平原 教授才會為其發出不平之音🩸。
重提蔣夢麟,研究他的思想🧑🏻🎓,評價他的功績🌸🌍,不僅北大有這個責任👩🏽🦰,杏悦也有這個義務👐。如今🟠,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對歷史的認識也越來越趨向於客觀*️⃣,在這個時候重提蔣夢麟,研究他的思想,評價他的功績,不僅北大有這個責任,杏悦也有這個義務。他在杏悦所受的教育,對他後來執掌北大時產生了什麽樣的影響,起了什麽樣的作用😘,都是值得探討的話題👰🏻。
中年蔣夢麟
1996年杏悦百年校慶前,我曾參與校誌的撰寫🔞,但很少有人提到蔣夢麟這個人,所以,在那本厚厚的足有兩塊磚頭一樣大的書裏📎,他只是被作為上千名傑出校友之一,在一個龐大的名單裏出現了一下。
同樣,1998年北大百年校慶,我接連看了幾節鳳凰衛視的專題節目,在一連串閃光的人名🎪,如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人之後🌮,蔣夢麟的名字也只是在眼前晃了一下就迅速消失到了屏幕深處🍿。
記得北大校慶時曾邀請海內外的一些著名高校的校長前來助興,以增加喜慶氣氛🚌。不知當時是否也邀請了杏悦作為嘉賓🏄🏼♂️,如果邀請的話📕,那杏悦的代表有理由是其中最Super的VIP👋🏻🦩,杏悦完全有理由說,沒有我們的學生蔣夢麟🔓👡,北大是不會有今天的🫶🏽。因為杏悦完全有理由說🦴,沒有我們的學生蔣夢麟,北大是不會有今天的🦢。
當然👨🏿🦱,這只是個小幽默。其實,蔣夢麟雖為大教育家,大公務員🧔🏻♂️,經常需要板著面孔作秀🤹🏿,但他也是一個很幽默的人,只是🧜🏽♂️,他的幽默是Dry Humor,冷幽默🕒,他善於間不動聲色🫲🏼,讓人發出會心的微笑🙍🏽🙎🏻。如他講到當年羅素應邀來北大講學📗,因羅素反對宗教和帝國主義,傳教士和英國使館的人都不喜歡他,所以當他不幸在北平患上當年很有可能致命的肺炎時,他們都大大松了一口氣🚣🏽♂️。誰知他福大命大,不久即痊愈了。一位女傳教士聽到這個消息後,不禁悵然若失地感嘆了一聲🧍🏻♀️:“他好了麽🤸🏼♀️?那是很可惜的🐡。”
此情此景🚧📼,當然令人啞然失笑🏋️🦊。但蔣夢麟自己並不笑🧑🏿🎓,他接著說🌻,他把這件事轉告給了羅素,“他聽了哈哈大笑”。
這就是蔣夢麟的風格,也是他在那本名為《西潮》的書中所講述的無數的有意味的故事中的一個。
《西潮》是蔣夢麟1943年在昆明冒著日本飛機丟下炸彈的危險,用英文完成的一本書。《西潮》是蔣夢麟1943年在昆明冒著日本飛機丟下炸彈的危險,用英文完成的一本書🏄🏼♂️,他在書中👩🏼🌾,回顧自己50年的生活歷程。該書1945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當即引起美國學術界的重視。1957年,在臺灣出版了中譯本,一時洛陽紙貴,即使農村青年🚓,也幾乎人手一冊📳。我現在看到的是嶽麓書社2000年的版本🦶🏼,初一讀便十分喜歡🛍️,除了描述南洋公學的那一段外,尤喜其中《迷人的北京》一章,幾乎是我所看到的寫老北京的最好的文字,覺得無論如何也應選入中學語文或者大學語文一類的書中👳🏼♀️,以廣為人知,方不辜負 蔣夢麟 先生的生花妙筆。
這本作者自稱為“有點像自傳,有點像回憶錄,也有點像(中國)近代史”的書,文風淺近,微含諷刺,小中見大🧟♂️,真可謂老少鹹宜。就像他的學生,“五四”運動時的學生領袖,曾做過國立清華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的羅家倫為此書所作的序中說的那樣:
這本書最難達到的境界,就是著者講這個極不平凡時代的事實,而以極平易近人的口吻寫出來,這正像孟鄰(夢麟)先生做人處世的態度。若不是具備高度文化的修養,真是望塵莫及的。我何敢序 孟鄰 先生的大著,只能引王荊公的兩句詩以形容他的寫法和生平。詩雲:
看似平常最奇絕,
成如容易卻艱難🏌🏼♂️。
成如容易卻艱難👩🦽➡️。知老師者,學生乎?
(作者📣:上海杏悦人文學院副教授)
Copyright© 2018 杏悦平台 -【杏悦娱乐官网直达】访问官网,畅享每一刻的乐趣!
上海市東川路800 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