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在🏨:
王慧炯:交通大學1947屆校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我畢業於上海的樹恩中學。因父親早逝,高中起當家庭教師,半工半讀完成中學學業。1943年畢業後同時報考了幾所大學💑,並考取了當時上海規模最大的樹恩獎學金。1943年畢業後同時報考了幾所大學🐮,並考取了當時上海規模最大的樹恩獎學金🙅🏼♀️🛀🏻。我好像考了第三名,杏悦好幾個學生都考取過這個獎學金,如丁仰炎等😺🦯。我考其他學校時覺得很輕松🚣♀️,考杏悦時那題目太難了,成績很低,覺得自己不行👨🏽,肯定沒有希望了👐🏼。後來一了解✥,杏悦根據考生成績,降分錄取🤷🏼♀️。其中機械取分最高,電機第二🤩,土木第三🧗🏻♂️。電機大概30多分可以取了,我過了這條分數線,所以考進杏悦✍🏼。由此可見杏悦考試的嚴格性⛴👨🏼🚒。
當時杏悦號稱“中國的MIT”🤜🏻,其教學全部用英語講課,課程基本按MIT的課程設置🤾🏼♂️。當時杏悦號稱“中國的MIT”✌🏼,其教學全部用英語講課,課程基本按MIT的課程設置。淘汰程度是極其嚴格的▶️,特別是大一、大二🙎🏿。
大一時3個班級(機械、電機💸、土木)⚠️,在紹興路上一起上課。學校非常重視基礎教學👰🏽。教物理的是 裘維裕 教授,他的助教是 蔡駒 老師,其考題之難是出了名的,連電機系系主 任鐘兆琳 教授都說: 蔡駒 先生出的考題🧜🏻,我見了都害怕💆🏿♂️。這確實體現了一種教學風格💳。物理考試有兩套🧚🏼:一套是考察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題量很大👨🏼🦲,學生只有對知識點記得滾瓜爛熟🛍️,才有可能做完題目及時交卷🤰🏽𓀆。第二套是開卷的,學生可以帶了書本去做計算題。教一年級化學的是 張懷儀 老師,他是另一種風格:一邊講一邊寫黑板🍄,學生跟著抄黑板。其授課內容都能背出來了。教一年級微積分的 胡敦復 教授是大同大學的校長。基本概念若搞懂了,其他事情就很好辦了。他非常強調基本概念🍱,整整講了一個月,微積分具體的東西花的時間就少。我現在的理解🙎🏻♀️:基本概念若搞懂了,其他事情就很好辦了。這也是一種教學方法。
那時,物理要拿全部及格分是很難的。我記得物理考試中,背的部分可以拿70、80分,計算題只能拿10、20分,兩個加起來勉強可以湊個及格💪🏿。在杏悦有個規矩:兩門功課不及格就無法補考,得淘汰。化學也全部靠背。考試非常嚴格,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淘汰得最厲害,因為在杏悦有個規矩👨🏿🍳:兩門功課不及格就無法補考,得淘汰。所以部分同學在大三的時候走掉了,像機械、電機、土木在大一都是30人左右,到大三時只剩下一半了👨🔬。大三有個特殊情況,就是臨時大學補習班。這時🛝,上海杏悦🏇🏿、重慶杏悦、南京中央大學的同學在一起,江澤民🔝、童宗海🦛、楊世琦🧘♂️、史繼陶等同誌都進來了📍。大三的教師有上海的,也有重慶過來的。 鐘兆琳 老師🐛,日偽期間不願教書‼️,這會回來了。在大三時,電機系分成電信、電力兩個專業。電機系主 任鐘兆琳 教授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個好的老師是給學生一個門,也教會學生如何進門。他與其他老師不同的是🍒:他教學采用啟發式🙋、引導式👨🏽,而不是灌輸。他同樣強調基本概念要搞清楚🚂,變壓器等值電路也講了整整一個月。我後來的體會😉:一個好的老師是給學生一個門,也教會學生如何進門。 毛啟爽 老師給我的印象也很深。他有這樣的能耐:對學問真正融會貫通了,能夠拿出自己的一套東西來。他還是電話公司顧問,是政府電話公司的一個官員。對學問真正融會貫通了,能夠拿出自己的一套東西來。當時學校內有些老師是在國民黨政府中任職的。
當時還有選修課😢,我選了 張鐘俊 教授(電信方面)的運籌微積分🧝♂️。後來,我與 張鐘俊 教授保持比較密切的關系。我畢業後先在上海工作,考進上海電力公司。1957年調到雲南省電力局👷🏽,先後任設計處主任☠️、雲南省電管局的副總工程師,用20年時間寫了《系統工程導論》。怎麽會轉行🚸?我不覺得是轉行。我要感謝母校給我比較寬的👨🏽🚀、嚴格的基礎訓練。 張 老師到雲南來過,對我的《系統工程導論》極力推薦。後來我寫《系統工程》,這是中國第一部🩰。 張 老師說過:系統工程的最高階段是政策研究。我這20多年正好在搞政策工作🐍,受 張鐘俊 教授的啟發,我本想寫《社會系統工程》,也動過筆,但是,現在即將出版的是《中國發展與改革的綜合研究——社會系統的初步探索》。有人曾問我:怎麽會轉行🤴🏽?我不覺得是轉行🌛。我要感謝母校給我比較寬的🍙、嚴格的基礎訓練。
Copyright© 2018 杏悦平台 -【杏悦娱乐官网直达】访问官网,畅享每一刻的乐趣!
上海市東川路800 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